双桥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04-20 16时35分浏览次数:

 

双桥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双桥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总目标,深入实施“文化强区、生态立区、旅游活区”三大战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执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4亿元,增长4.9%,完成年计划的100%,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9.8亿元,增长7.1%,完成年计划的100%;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亿元,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5770元和9515元,增长9%9.5%,均完成年计划;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达到1860万人次,增长5%;出口总额预计完成700万美元,增长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98亿元,增长7%,完成年计划的107%,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28亿元,增长12.3%,完成年计划的11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0.3亿元,增长8%,完成年计划的101.8%;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9.04亿元,增长10.8%,完成年计划的100.2%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执行情况。森林覆盖率达到41.67%,超计划0.42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量1596套,完成年计划的106.1%;城镇新增就业2830人,完成年计划的1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全部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主要指标增长乏力,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多处于前期阶段,推动落地亟待提速;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抓机遇的意识、开放创新的水平与发展需要仍存在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实现绿色崛起面临很多挑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回迁房安置、政府债务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压力依然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深入分析原因,抓紧研究和落实举措予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

根据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经济工作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有关工作部署,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打好“经济增长、项目落地、城市提升、回迁房建设、债务化解、民生改善”六场硬仗,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紧密围绕“十三五”时期“一个目标、两个翻番、五个初步建成”的发展目标,按照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区发展需要和支撑条件,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和内、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初步提出201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是:

——创新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6%

——协调发展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3.06%

——开放发展指标。出口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00万美元;

——绿色发展指标。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下降3.5%4%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氨氮排放量下降0.0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0.02%;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0.01%;森林覆盖率达到43.24%;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

——共享发展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50人。

三、2016年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实现良好开局,圆满完成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我市建设“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以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按照立足优势、高端引领、突出特色、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聚焦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坚持把休闲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山庄外庙两大旅游品牌的核心作用,加快推动都市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冬季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多支撑、复合型、国际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重点实施云枫岭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园、牧禾生态农业观光园、国家冰球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鸡冠山风景区、承德清谷度假休闲区、五窑沟休闲养生谷、中华之根文化旅游城(华夏城)、兆丰五星酒店、水库周边综合开发、长龙动物园和马戏表演等前期项目的合作对接、手续跑办工作,力争落地项目5个以上。二是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升级。依托良好的商贸业发展基础、便捷的交通覆盖网络,抢抓本地及外来群体消费升级趋势,借力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加快推动我区商贸物流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基本化服务向品质化服务过渡。加快天山金街商业中心、翠兴大厦、二仙居商业街建设,确保年内竣工;启动实施喇嘛寺商务配套区、奥特莱斯世界名品商业中心、磬棰湾传统商业街、新华购物广场等项目;推动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捷豹路虎汽车4S店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北京外迁物流企业对接,推动一批项目进驻水泉沟柳树底农产品物流园、大石庙太平庄汽贸物流园、双峰寺贾营海关智慧物流园等发展平台。三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充分发挥我区文化形态多元独特、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的特点,加快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服务业等业态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承德文化创意印刷产业园区、中国北方酒文化产业园、大稿(承德)国际艺术区开工建设;重点推进药王庙文化产业园、中国承德好莱坞影视基地等项目,加快完成签约并落实开工条件。四是扩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园区孵化、创业实践、带动周边”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启动宽广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承德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客空间”发展,促进我区“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高水平、集成化数据托管产业及相关配套增值产业,重点推进承德市数据文化创业园建设,积极与中关村产业园、华为、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高端大数据企业建立联系,争取新引进一批合作项目。五是抓好健康养老产业集聚。瞄准健康养老产业广阔发展前景,借助区位、生态等方面优势,在水库周边、城市沟谷区域加快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打造集休闲旅游、康体医疗、养老地产、度假娱乐于一体的产业形态,重点推动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健康大学、养老基地、福成高端养老公寓、承德云养老等项目,加快培育产业集聚环境、壮大产业规模,尽快形成辐射京津冀及周边、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养老品牌。六是促进金融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金融业方面,在充分发挥现有规模优势、协同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我区在总部金融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金融保险类企业的服务,不断支持、协助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服务领域,争取新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金融保险类企业入驻。房地产业方面,按照市场供需关系,采取适当调控手段,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积极引导房地产业与旅游、养老等业态融合,打造一批集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产业支撑和住宅开发有机结合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二)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中心,力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全年共安排9大类95个重点建设项目,年计划投资74.3亿元。一是凝聚推进项目合力。按照抓前期促开工、抓在建促竣工、抓竣工促见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区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会商、产业项目协调服务等项目推进机制,做到责任明确,沟通顺畅,衔接紧密,确保重点项目工作有序推进。着力加强政务环境建设,进一步整合、优化审批环节,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全程化领办,不断提升项目审批效率。严格执行工作守则和约束机制,坚决遏制“吃拿卡要”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的发生。二是筑牢项目发展平台。以“两区一核四带”战略空间布局为统领,围绕非首都功能承接和主导产业建设两条主线,在北部以外八庙周边、空港城及双峰寺水库区域为重点,在元雹线以绿核区域为重点,在城市周边以大石庙袁家庄及石门沟、牛圈子沟红石砬、水泉沟镇水泉沟形成的“四带”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协调力度和建设进度,创新合作模式,深入开展对接,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建设,加快形成成熟的项目落地平台。三是着力提升谋划质量。结合我区比较优势、发展定位,认真研究和吃透各类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在外八庙周边、空港城、双峰寺水库及沟域区域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储备一批促当前、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推动项目谋划工作由自主谋划向委托谋划转变,由基本谋划向精细谋划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全年力争谋划重点产业类项目30个以上。四是抢抓政策性资金机遇。围绕生态治理、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入研究政策性资金支持政策,科学创新项目包装方式,扎实做好项目报批,积极主动开展向上对接跑办,不断提升政策性资金利用水平,助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带动,活跃促进全局发展。紧紧围绕“一城五园”承接平台,深入与京津加强产业经济、创新资源、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借京津之力,乘协同之势,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加快融入协同发展。一是加快构建“一城五园”承接平台。按照“一城五园”的功能定位(“一城”即北部新城。“五园”即:高端商贸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都市休闲旅游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积极引导、着力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经济功能、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事业性功能入驻平台,逐步形成功能集聚效应,助推我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是突出重点主动开展对接在外八庙周边综合整治工程方面,围绕文物保护、城镇化建设、民生改善三大主题,积极向国家、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在脱贫攻坚方面,充分体现我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特殊性,尽早争取享受贫困县同等待遇。在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支撑项目引进等方面谋划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动、对口衔接的工作原则,全力开展跑办对接,争取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三是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工作巩固与现有京津企业合作基础,促进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实施,促进一批前期项目加快落地,促进一批在谈项目加快签约,着力提升合作成效。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对接央企、国企、知名民企等,不断加强我区同京津冀间的产业协作。积极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推动招商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纽带作用,借助在外承德籍人士和在承德工作的京津人士的广泛商业、人脉资源,推进靶向性招商、点对点招商和以商招商工作。四是全力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借助京津在创新资源方面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在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双向交流机制、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与京津间优势互补,推动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我区的人才队伍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绿色崛起目标。

坚守生态底线,助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工程,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优势、巩固生态文明成果,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并进。一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方面,保障好双峰寺水库施工环境,尽最大努力实施好双峰寺水库征地和移民拆迁安置,完成16个武烈河污水直排口整治任务,实施武烈河医学院段和小东沟段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水源及节水工程2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造林绿化方面,新增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面积9500亩,义务植树2.2万株。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缔燃煤锅炉38台,完成黄标车提前淘汰任务,完成辖区所有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全面实行机械化洗扫作业,对市区渣土运输车辆和施工工地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全面禁止露天烧烤、垃圾焚烧、秸秆焚烧。二是确保节能降耗任务圆满完成。积极从新型节能技术应用推广、节能降耗防控机制创新、重点耗能企业监控预警、新上项目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及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节能减排意识等方面入手,多举措、全方位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围绕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建设,秉承精细、精致、精品的理念,科学规划发展布局,着力完善城乡功能,统筹优化城乡管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是着力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坚持“中疏”战略,加快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及交通负荷,有序推进人口向北部新城和城市周边区域外迁,继续加大对老城区内工业、商业批发网点的外迁力度,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市型产业提供空间,加快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通畅便捷、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功能区。二是着力改善城乡环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围绕“四化四美”要求,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大对镇、村成片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力度;推动城郊重点区域整治,开展大石庙中心街、双峰寺镇主街及承下线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新建8座垃圾转运站,进一步深化农村垃圾环卫集中收运工作,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成26个老旧小区58万平方米的改造维修。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将市区全部路灯纳入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操控。推动精品街示范工程,每个镇街在辖区范围内打造一条精品示范街巷。三是着力增强城乡发展支撑。京沈客专完成“三电”迁改及污水处理厂补偿工作,推动太平庄段开工建设,保障好双桥区段施工环境。实施牛圈子沟路、庄头营东山路、双峰寺贾营海关道路建设,力争年内基本完工;加快北区草庐沟路、上河新路、上河西路建设,年内实现通车;着力改善农村路网条件,建设农村公路 11.6公里 。大力推进“两场一厕”建设,实施老居宅市场退路进厅搬迁;采用PPP模式加快建设立体智能停车库;开展景区周边及城市主干道两侧公厕标准化建设,探索新型合作运营模式,完成市区20座旱厕改造任务。四是着力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城管建设工程,依托市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将城管、环卫、水务、住建职能统一纳入区数字城管二级指挥平台,逐步把管理延伸细化到每一个街巷、小区,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网格化。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完成社区减负工作试点创建任务,巩固“双创”成果,新创建一批亮点精品社区。严控和打击城市中无序停放、私搭乱建、随意丢弃的行为,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研究推动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扩大住宅小区管理范围,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在开展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推动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一是全力攻坚回迁房建设。北区回迁房,加快回迁房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1日前 完成所有村回迁村民的选房任务,年底前基本实现回迁;路网回迁房,推动碾子沟、马架子回迁房6月底前完成回迁;城中村改造回迁房,续建的百顺园小北沟、鸿福御苑一期年内实现回迁;拟新开工的昱盛城、德润庄园二期等9个项目实现开工。二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一区、一环、两带、三线、六园”的总体布局,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400万元;因地制宜抓好中草药、经济林、花卉等特色种植产业,加快脱贫步伐。围绕残疾人、大病返贫等特殊贫困群体,强化一对一帮扶,进一步落实好低保、医保、救助等政策,最大限度的救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城乡贫困人口。深入开展脱贫帮困活动,大力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积极争取京津公益性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社会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支持体系,实现1500人稳定脱贫的工作目标。三是积极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启动会龙山小学、民族小学、普宁小学及汇水湾学校建设,民族中学改造年内完成;推动八中PPP项目、双峰寺镇水库移民小学等4所学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按照市里要求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任务,推动碾子沟公租房、马架子廉租房建设。四是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引导和培训力度,健全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800人以上。积极推行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覆盖面,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加大对低保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实现滚动管理、应保尽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物价监管、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公共安全建设等工作,营造幸福宜居、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围绕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突出问题导向,有的放矢、锐意改革、勇于突破,坚持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改革任务。紧跟省、市深化改革工作步伐,充分结合区情实际,严格按照顶层设计,突出行政审批改革、市场主体改革、农村改革等重点,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并抓好落实,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围绕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在重点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高端人才引进、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工作,凝聚全区智慧,积极探索建立适宜在我区推广应用的好制度、好方法,加快突破瓶颈,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