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70002/2013-00088 |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发布机构: 双桥区政府办 |
成文日期: 2013-08-02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杨玉甫
(2013年6月3日) 10:00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会议精神,总结通报2012年工作并分析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
2012年,我区按照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方针,健全体制、创新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区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向好的局面,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一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成立了政府层面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办事机构。各镇、街均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5人,聘请社会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132人。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
二是治理整顿成效显著。紧紧围绕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治理活动。全年依法关闭取缔食品生产经营户 14家、私家菜馆89户,排查治理隐患 16个,查扣不符合标准食品231公斤。行政立案207件,罚款72.2万元。
三是监管机制日趋完善。2012年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的政策措施,我区制定了《双桥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12项机制、制度文件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宣传教育逐步深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和形式,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全年共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公告》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区食品安全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勤勉尽责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食品安全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正视问题,准确把握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区食品安全形势
一是少数干部思想认识不高。在近几年连续开展食品安全治理的情况下,有的同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有的片面认为工作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大家应该看到,当前我区食品安全形势正在稳步好转,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既要防止重视不够、掉以轻心,又要防止消极畏难、信心不足,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二是食品产业水平普遍较低。目前我区 1878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其中小作坊65个、占生产环节的83.3%,零售店
三是主体责任不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由于部分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不讲诚信、恶意竞争,甚至存在道德失范、知法犯法、逃避监管,给食品安全带来许多风险,埋下大量隐患。
四是监管工作不到位。个别镇街和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心不强、政策法规执行力不够,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着重集中整治、轻日常管理,重审批认证、轻事后监督,重投诉查处、轻前期防控,重城镇、轻农村等现象,致使本该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本该落实的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五是监管能力不足。随着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原料被广泛应用,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手段花样翻新,我们在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舆情应对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装备、检验能力、资金投入等方面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我们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紧迫性,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共同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食品。
三、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希望全区各镇街、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区的统一部署,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力促食品安全水平整体的全面提升。
(一)扎实开展专项活动,净化食品安全环境。今年,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违禁超限、私屠滥宰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我区是主战场。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在开展好这十个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逐一督办治理,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时采取下架、召回、销毁等有效措施,清理整顿一批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反复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
(二)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夯实监管基础。一是体制机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推进食品安全机构改革,整合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理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公安机关食品安全保卫工作体系,强化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专业力量。二是法规标准建设。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制度,加快制定一批反映我区特色、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三是基层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镇街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完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按标准配齐配强人员。四是应急管理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工作程序,加强应急演练。健全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新闻发布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及时妥善处置,防止不良炒作。
(三)规范日常监管,严加风险管控。一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对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有效净化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二是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加大对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力度,对发现并查实的依法给予法定范围的最高限处罚。公安机关要突出打击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或带有行业共性的食品安全犯罪,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三是围绕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开展回头看活动。要细化完善监管执法措施,扩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范围,不断巩固治理整顿成果,防止整治问题出现反弹。
(四)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管理。一是健全全程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企业保障食品安全持续投入机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应的经营单位要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专职人员。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采用先进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完善道德诚信体系。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黑名单制度,推动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与行业准入、融资信贷、税收、用地审批等挂钩。加快推进建立乳制品、葡萄酒和酒类流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发挥食品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和督促行业自律。三是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实施农产品绿色提升计划,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业业态。加快推进食品企业园区化管理,加大对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的分类整治力度,提高食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五)广泛宣传教育,凝聚监管合力。一是实施有奖举报。区政府设立有奖举报专项奖励资金,做好举报线索的受理、核查和反馈工作。加强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数字化建设,强化有奖举报案件办理的质量考核。二是强化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载体,增强社会公众应对风险的能力,全力组织做好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宣传活动。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对有关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轮训。开展食品安全警示教育,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四是推进示范创建。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建设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树立一批食品生产经营者先进典型,表彰一批先进监管执法工作人员,推广一批先进经验。
(六)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一是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同时,各监管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二是严格考核问责。完善食品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食品安全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
(七)确保工作衔接,稳妥推进改革。国务院对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县级以上将于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区的机构改革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陆续展开,涉及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部门在机构改革到位前,要继续按照原工作职责,认认真真开展工作,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工作不断,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联络通畅,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要按既定预案科学妥善处置,最大限度控制危害、减小损失。
同志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各镇街、各部门,越是在食品安全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各项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地抓好本职工作,不心浮气躁,守好食品安全这道防线,为建设实力双桥、和谐双桥、美丽双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