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70002/2024-06500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发布机构: 双桥区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24-10-10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政协双桥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2024-07-19 16时20分浏览次数:

对政协双桥区第十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马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医养结合的建议”已经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养老政策保障体系

1.制定专项实施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发展医养康养产业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全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承德市双桥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规划》。过实施三年行动规划,着力拉短板、扬优势、创特色,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旅居为特色、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和高质量康养产业体系。

2.落实养老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筑补贴和运营补贴政策。对通过等级评定的利用自有产权房屋改建或租赁闲置资产改造提供全日制集中居住和照料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 (不含居家公寓式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省、市分别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补贴标准为新建的每张床位8000元,总额不超过160万元; 改建的每张床位3500元,总额不超过70 万元;租赁改造的每张 床位1500元,总额不超过30万元。通过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的民办养老机构和接收社会老年人的公办养老机构享受运营补贴政策。省、市级补贴标准一样,分别是按入住的本省户籍老年人(社会老年人)数量和生活能力等级给予补贴,重度失能、中度失能每人每月补贴300 元,轻度失能、能力完好每人每月补贴100元。

二、畅通医养结合服务

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署医养合作协议,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与京津无差别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保障、方便京津老人与本地老人异地就医互通。2024年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增加1家以上;2025年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增加2家以上;2026年医养结合机构达10家以上。

三、拓宽养老产业发展

1.打造养老产业示范集群。提升机构养老整体品质。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程,鼓励、支持、引导辖区养老机构积极参与等级评定,做到以评促管、以评促建。对全区民营养老机构在生活照护、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生产等业务进行指导培训,有效促进服务标准和质量整体提升。以寿康健康养老中心作为异地康养示范基地,探索承接京津异地养老经验做法,遴选辖区内优质养老机构做为试住机构,组织开展体验式入住,为京津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三天体验式入住服务,充分发挥体验者“口口相传”的代言作用,带动身边的老年人来我区养老。

2.强化京津养老协同对接。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织牢京津冀区域内省、市、县三级合作网络,与北京、天津深度沟通对接,争取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支持。实现养老服务“导入地”和“导出地”的无缝衔接,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区域相关标准互认互通、接收京津老年人运营补贴政策、设立分支机构相关税费和行政性收费减免等政策。2024年与北京、天津达成深度合作,将双桥优质养老资源向外进行推介。已与北京海淀区民政部门签订养老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西城区和天津市津南区开展医养康养产业发展宣传推介活动2次。

四、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围绕京津老年人的特点和喜好,主动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对接,采取“岗位大练兵”“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组织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考试,培养高水平护理人员。今年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聘请了承德护理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通过理论授课 +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共64名养老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率达到100%;组织9家养老机构的32名护理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等级评定,24人通过等级认定,2024年任务为新增持证护理员16名,现已超额完成。

双桥区民政局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