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70014/2022-03169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双桥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2022-10-24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承德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启动了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筹备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要求,启动了《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等相关筹备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承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塞罕坝精神的发祥地。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两区”建设政治责任,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京津冀领先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战略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发展战略环评和“三线一单”试点建设,建立完善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成为全国首个公开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的地级市。始终把推进“两区”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部规划院挂牌成立了“两区”建设研究承德工作站,坚定不移建生态、保生态、营生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省领先,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特别是,自2017年生态环境部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集中攻坚、全力争创,兴隆县荣获全国第三批、全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塞罕坝机械林场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202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争创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承德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创建筹备工作。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作为创建考核指标之一,既是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的遵循和引领,也是创建考核的必备要件。去年7月份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11月份《规划》编制预算通过市财政局审核,12月份由中标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历时五个月完成了资料搜集、项目调研、规划初稿、意见征求等相关工作,今年3月25日通过了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4月22日经市政府第十四届第七十次常务会审议通过,4月29由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
三、《规划》编制思路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突出对标创建。围绕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突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三区一城”发展定位,围绕34项创建考核指标,结合承德实际,逐一回应,提出具体举措,既有定性要求,也有定量目标任务。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固强补弱。《规划》在全面总结我市综合现状和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监督治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围绕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六大领域定向发力、精准施策,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是坚持多规协同,注重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主动对接《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各领域、各部门专项规划,从承德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际出发,根据生态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推动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共建共享。紧盯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在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优美宜居环境、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全民生态意识等方面设置重点任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
四、《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内容采用章节结构,共三大部分、十章、三十六节,全文约六万字。
第一部分,即第一、二章 :主要从9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分析了我市区位、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深刻总结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提出了规划实施期内的生态示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定位、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
第二部分,即第三至第九章:主要围绕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大领域,提出了规划实施期内的主要举措和重点项目。
第三章科学优化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推进“三线一单”落地、优化布局三生空间、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思路、巩固提升生态优势等四节内容,明确了开展国土空间分区管控、构建精细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打造现代化生态空间治理体系、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具体要求和举措。
第四章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包括深化“三水”统筹、加强大气协同控制、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防范环境风险等四节内容,明确了持续改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污染防治和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具体要求和举措。
第五章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持续加大“3+3”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变等三节内容,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生产体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支撑产业、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举措。
第六章积极倡导生态生活:主要包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优美宜居环境、完善生态基础设施等三节内容,对推行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办公、海绵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举措,明确了城市绿化体系、垃圾处理设施、城乡一体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
第七章培育弘扬生态文化:主要包括挖掘传承生态文化、加快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等三节内容,明确了挖掘和保护传统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和宣传、强化社会监督、调动多方参与的具体要求和举措。
第八章加快完善生态制度:主要包括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三节内容,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第九章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围绕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建设、规划目标和重点领域,结合承德市“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提出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的五大工程,主要包括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生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六大体系、20类工程、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7.56亿元。
第三部分,即第十章:包括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制度措施、落实资金保障、推动科技创新、鼓励社会参与等5节内容,推动和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